●本报评论员
近年来,在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浪潮中,一批批懂技术、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在梅州这个传统农业大市成长。如今,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更需培养新型职业农民。兴宁市罗岗镇源清村的张雪莲,是梅州新型职业农民中的一员,成为新时代新农人的典型。
境由心造,事在人为。这位从农村出来又回到农村垦荒创业的“新农人”,3年来带领着一帮有“情怀”的创业大学生从无到有打响了“梅一客”品牌,帮扶30多个贫困户脱贫,辐射带动3000多名农民实现增收。张雪莲团队创业的成功,无疑令人称羡。创业之路注定荆棘密布、充满坎坷,张雪莲的创业路也不平坦。“看准了的,就大胆地试,大胆地闯。”我们从张雪莲团队身上,看到的正是这股敢冒敢闯的精气神。
市委书记谭君铁得知张雪莲的情况后作出批示:“张雪莲这个大学生团队返乡创业的故事很感人、很励志……这个故事更值得党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思考:我们可以为这些创业青年做些什么?使他们路子走得更顺一些,经历的辛酸少一些?怎么才能营造能吸引有为青年返乡创业的大氛围?”谭书记的批示,是今后我市相关部门“三农”工作的方向和目的。
党的十九大提出,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的“三农”工作队伍。刚刚发布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,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。如何让农民“创客”在土地流转、生产扶持、金融信贷、农业保险、社会保障等方面得到更多支持和帮助,让这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占尽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的先机,在乡村振兴中如鱼得水大显身手,各级相关职能部门显然还需就如何真正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巩固、完善和强化各项强农惠农财税政策更加主动作为、下真功夫。我们期待更多类似张雪莲的农民“创客”,在个人的努力与社会的关注和帮助下破茧成蝶,成功转型新时期的新型职业农民,推动乡村实现振兴。
本文标题:乡村振兴更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